爱洒藏家
最近,西藏类乌齐县完全小学的孩子们一到课间便追着四郎措姆问个不停,除了询问她游故宫、爬长城的一些趣事,还打听着如何才能争取到一次参加“天天向上”的机会。
四郎措姆今年11岁了,去年刚刚参加完天航局组织的“天天向上”活动。那几天,她觉得“眼睛都看花了”,从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国家博物馆,到天津的大海、摩天轮……几天时间里,她跟着队伍,脚步不停,也从不叫累。而在参加活动之前,她最远只到过县城。
再过几个月,天航局大厦将会再次迎来一群穿着藏族服饰的孩子,工作人员将会带着他们游故宫、爬长城、看大海,带他们领略祖国的大美河山,见证国家的繁荣昌盛。
为这群来自高原牧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打开“希望之窗”的,是天航局原党委书记、董事、总法律顾问李纯民。
李老和类乌齐的缘分始于1979年。当时在天航局工作的李老,积极响应组织援藏的号召,告别家乡,奔赴西藏。
“我在类乌齐县工作5年,那时援藏和现在条件不一样,一年有八九个月都要下乡,春耕播种、施肥锄草、防雹防霜、除害灭鼠、秋收割麦、收益分配……都要参与,真正和藏族老乡吃住在一起。”艰苦的援藏经历并没有消减他对类乌齐的热爱,反而让这份感情更深。
1984年,李老因病调回内地,十多年后,他已从毛头小伙成长为天航局的一名领导干部,但他一直惦记着类乌齐,想要为县里做点事情。在他看来,要改变一个地方,先要改变一个地方的人,而发展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径。
于是,李老和朋友筹资35万元,为教室严重不足的恩达教学点建了300平方米的校舍。后来,教学点扩招升级,成为学生人数超过200名的完全小学。
有一年5月,退休后的李老又回到类乌齐县,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教育状况。在交谈时他发现,农牧区的孩子与外人相处时很胆小,读完小学甚至初中的孩子还不能流畅地说汉语,看不懂墙上宣传画的简单汉字。
他觉得,应该创造机会让农牧区的孩子与外界多点交流,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于是想到了组织“孩子们到天安门看升国旗,去天津看大海”这样一个活动。”当他和在教育部门任职的好友卓嘎谈起这个想法时,卓嘎非常赞同并建议:“你这个活动里有两个‘天’字,就叫‘天天向上’吧!”
就这样,当年9月,当地县教育局选了6个孩子和两名老师,组织了第一次“天天向上”活动,第二年增加到20人。从制定行程、订机票到对接旅行、安排食宿,都是老李一人忙碌。虽然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仅有3天,但看着他们新奇的眼神和一张张笑脸,李老觉得付出的辛苦都值了。
2016年9月,第三次“天天向上”活动如期举办,但这一年不是李老一个人忙活了,天航局指派专员具体操办“天天向上”活动,并每年出资10万元。这天,天航局党委副书记姜电波在天航局大厦与师生们见面,并向他们赠送了书包等学习用品。
从此,天航局便于臧家儿女结下不解之缘。2017年9月19日,20多位完全小学的孩子和老师坐飞机来到北京,他们在天航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感受首都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凌晨05:59,当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旋律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在广场跳起了锅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