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 生态航道 鱼儿有了更舒适的家
5月8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办公室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正式试运行,对国内外船舶开放航行。记者了解到,南京至长江出海口431公里的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10万吨级海轮也可减载抵达,标志着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大船来了 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
5月8日,一艘马绍尔籍5万吨级海轮停靠在南京港龙潭港区码头,当天下午,它就将满载着货物沿着新开通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驶向大海。长江迎来航运新时代。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从南京至太仓全长283公里,总投资110亿元,历经7年,分两期建设。
“工程建成后,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水深从10.5米提高到12.5米,个别受限河段最小航宽从200米提高到250米,通航海轮从3万吨级提高到5万吨级,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满载双向通航、5万吨级其他海轮减载双向通航要求,且10万吨级海轮可减载通航至南京、20万吨级海轮可减载乘潮通航至江阴。”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任建华表示。
江港变海港 港海进江货运量增长三成
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姜明宝介绍:“12.5米深水航道的开通,将全面提高大型海轮的实载率,5~7万吨级船型货物实载率将提升近25%,10~20万吨级将提升近20%,水运费用大幅降低。”姜明宝说,据初步测算5万吨级以上进江海轮每多装载1万吨货物,可大致节约运输成本23.3万元。
一寸水深一寸金。实际上,自2016年二期工程初通南京以来,江苏“大港大船”的效益就逐渐显现。据统计,2016年二期工程初通南京后,江苏沿江8港的海进江货运量增长31.4%,5万、7万、10万吨级海轮艘次分别为初通前的1.4倍、2.3倍和2.9倍。
此外,深水航道的建成开通,还将进一步改变船舶运输组织方式。5万吨级集装箱船可从江苏沿江港口直航到我国沿海地区和周边国家,10万吨级大型矿石等散货船在宁波舟山港减载后可以直达江苏沿江港口,减少了货物中转次数,实现了更高效的江海联运、江海直达运输。
“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全面建成,标志着江苏沿江港口全部由‘江港’变成了‘海港’,国际远洋运输自长江口向内陆延伸400多公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军华表示。
生态航道 鱼儿有了更舒适的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工程在航道整治中创新性地运用了生态护底和生态护岸工艺,更适合水生生物生长和栖息。以落成洲为例,中交天航局长江项目部项目经理黄剑介绍,由于长江水势复杂,落成洲崩岸严重,传统的护滩,就是投掷石块,洲上的绿色植被将完全被覆盖。“最后我们采用了大网格栅进行护底,用十字块压载,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植物也能交叉生长,现在岛上一片生机盎然。”
“航道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要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可以消除。”任建华介绍,在江面建设人工鱼巢,把江心的三角洲打造成生态浮岛,投入8400多万元实施增殖放流,通过这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措施,工程在实现整治效果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黄金水道 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下一步,如何充分发挥黄金水道功能,打造高效畅通的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丁军华介绍,要进一步优化沿江港口码头泊位等级结构,提升高等级、公用、专业化码头泊位占比。力争到2020年,铁路全面通达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国家主要港口,吞吐量超1000万吨的港区基本实现一级及以上公路全通达。沿江、沿海13个重点港区基本实现拥有两种以上交通干线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