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国外媒记者打卡“太湖之星”,邂逅河湖生态治理“中国模式”

发布时间: 2024-03-25     来源: 新闻中心

3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和环球网联合主办的“2024‘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走进无锡,来自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32个国家的33名海外媒体记者共同参观公司承建的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梅梁湖区工程,深度探访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太湖之星”,通过实地参观体验、走访座谈、交流互动等形式,深入了解太湖生态治理的新质生产力,解锁中国的“科技治水之道”。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环球网执行总编辑石丁,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品牌文化部)部长田菊芳,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品牌文化部)执行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查长苗,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兰秀凯,国家卓越工程师、公司首席顾问顾明,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毛昌锋,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非洲中心主任楼淡竹,公司党委工作部主要负责人,华东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活动期间,嘉宾及媒体记者登上除杂调节船“太湖之星1号”和脱水减容船“太湖之星2号”现场参观考察。

在“太湖之星1号”,外媒记者们观看了泥水有效分离的除杂调节过程。4台振动筛不停筛动,将淤泥里的贝壳、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分离和洗净的场景引起记者们很大兴趣,纷纷向现场工程师了解这一工序的目的和意义。

在“太湖之星2号”,外媒记者们参观了平台船的“大脑”——太湖一体化平台智能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详细展示了控制中心三大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功能。了解到“太湖之星”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全过程在线监控,让各项功能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测,甚至无人化自动作业时,禁不住连连赞叹。随后,外媒记者们参观了脱水减容主要设备——板框压滤机的工作过程。板框压滤机对泥水分离后的泥浆进行压榨,将泥压成泥饼后通过皮带机转运至运输泥驳,压榨出来的水则进行回收。埃及门户网外事新闻主编艾哈迈德·苏莱曼说道:“此次登上‘太湖之星’参观了从挖泥到分离杂质,再到压缩固态泥饼的操作全流程,‘太湖之星’的施工工艺连贯,而且非常高效。虽然埃及目前还没有中交天航局参建施工的项目,但希望双方在未来可以加强合作,天航局工作人员能前往埃及参观采访交流经验,参与到埃及的建设发展中。”

最后,外媒记者们乘船绕湖参观“太湖之星”整体形象以及环保疏浚船“太湖浚清1号”的清淤作业过程。春意渐浓,樱花烂漫,碧蓝的湖面上,“太湖之星”宛如一座漂浮的移动工厂。“太湖浚清1号”的绞刀在水下高速旋转,抽吸出的湖底淤泥通过输泥管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太湖之星1号”,开启脱水和无害化处理。外媒记者们被“太湖之星”各组成部分的精妙配合深深震撼,纷纷举起相机或手机拍摄记录。

在座谈交流环节,外媒记者们详细了解了太湖生态清淤工程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公司深度参与太湖治理的项目案例与技术成果,并表示河湖生态治理“中国模式”对自己国家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合作机会。

尼日利亚《卫报》副总编辑兼阿布贾分社长布里奇特·奥诺奇说道:“我的家乡有许多中交集团建设的工程,比如卡拉巴尔航道疏浚工程、莱基深水港,非常感谢中交集团走出国门为尼日利亚的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次参观中,‘太湖之星’展现出的先进技术让人赞叹,相信在以后的水环境治理中会有更多用武之地,中国关于太湖的生态治理经验值得全球推广学习。”

“中交天航局承建的鲸湾港项目作为纳米比亚第一个成品油油库,兼具国家战略油储备和商业用途,为我国90%的海运货物装卸提供便利。”纳米比亚《密友报》记者乌阿瓦泽·坎古阿希维说道,“纳米比亚水域同样存在着蓝藻问题,当我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说太湖清淤的底泥在经改良后可以用于道路建设,甚至可以改造为农田和生态湿地用土时,我感到非常奇妙。希望中交天航局能够加快生态清淤技术的推广,持续加强中纳两国友好合作交流,为更多同样受到水体污染困扰的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毛里塔尼亚《人民报》记者默罕默德·阿提格表示,这次的太湖之行领略了河湖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造的精妙绝伦令人赞叹,也表达出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积极态度。

3月22日正值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中国“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这正与公司一直以来的河湖生态治理理念不谋而合。天航建设者将持续发挥自身在“江河湖库”工程业务方面的技术装备、施工管理等优势,深度参与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打造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模式”“中交范式”。

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梅梁湖区工程位于无锡市滨湖区梅梁湖区域,清淤位置为三山岛、闾江口、古竹运河河口等周边水域,以及梅梁湖湖心区、马山岛东部等片区。工程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将对梅梁湖中度及以上的污染底泥进行清淤和处置,湖区清淤面积约28.9平方公里,清淤工程量约834.10万立方米,工期60个月,其中2024年计划完成清淤量150万立方米。工程将大幅降低内源污染负荷,减少底泥内源释放对水质藻情的影响,提升梅梁湖区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太湖水环境质量改善,助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让太湖重现碧波美景。

首次投入使用的太湖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太湖之星”由公司自主设计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环保疏浚智能化水平世界最高,是世界首创同类型工程船舶,也是践行“科技治太”的清淤利器。“太湖之星”集生态清淤、淤泥固化和尾水处理等功能为一体,具有作业灵活化、生产高效化、功能集约化、绿色低碳化、管理智能化等技术优势。利用安装的“智能大脑”——生态清淤智能管理平台,“太湖之星”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全过程在线监控,让各项功能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测,甚至无人化自动作业。此外,其动力系统采用双供电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工况采用不同动力驱动,这是国内首次将这一动力系统应用于大型环保清淤船,实现绿色、低碳、环保的目标。

“太湖之星”的疏浚浓度可达50%以上,是普通环保绞吸船的3倍,每日可稳定清淤5000立方米,并同步在船上实现淤泥压滤固化,彻底解决以往淤泥处理占用土地资源大、周期长的问题,属于“江河湖库”领域领先的专精特新船舶装备,称得上太湖生态治理的“新质生产力”,将大大提升梅梁湖区的清淤效率,推动太湖水质持续向好、藻情不断改善。(石一、刘锦荣)